在法國NFC17-102和西班牙UNE-21186標準的基礎上,"攔截者’提前放電式避雷針已經在許多獨立的高電壓實驗室進行過相關的測試.這些測試模擬自然雷電發生情景,并允許逃行不同的雷電保護系統之間的性能比較.該測試模擬自然情景.在一個恒定電場(云和大地之間的電銜 , 由一個直流發生器在實驗室里模擬而成}上外加 一個脈沖電場(下行先導接近地面, 自帶一個長前波的Marx發生器來模擬}糠的尖端的光軍由光電倍增管方法來測量 , 以便測定簡單被動適量笛針和 “攔截者“提前放電避雷針的觸發時間.這樣就可以確定簡單被動避雷針和 “攔截者” 提前放電避霄針的平均值 , 從而可以得到提前放電避雷針的提前時間△T.工作原理:在雷電條件下 , 當雷電下行先導接近地面時, 任何導電的表面均會產生一個上行先導.在采用被動避雷針的情況下 , 只有在長時間的電荷積聚之后 , 才會傳揭上行先導在雷電放電之前的高靜態電場特性情況下 , 攔截者” 提前放電避雷針在頂端會產生可控幅度和頻率的脈沖,它使逃竄針產生一個上行先導并向上傳擂 , 從而截獲窗云里發出的下行先導.較之被動式避雷針 , “攔截者” 提前放電避雷針的上行先導的觸發時間被大大縮短。?設計說明:在中國境內安裝“攔截者”避雷針必須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回國家標準一《建筑物防震設計規范》( GB50057-2010)的強制性規定1.按被保護建筑物的面積、高度、所在地平均富暴日數及地理環繞校正系數、建筑物使用性質等確定建筑物防雷類別2.自防雷類別和建筑物的面積 , 確定保護半徑 , 確定選用一支或毅支 “攔截者” 避雷針3.引下主是應與建筑物主鋼筋電氣連接 , 或!1i規定做二根或二根以上引下線 , 并可這裝雷擊計數器?4.引下線應作斷接卡和在附近地面作保護接地體,接地電阻按GB50057-2010要求執行主要特點:1.符合NFC17-102和UNE-21186標準2.具有更大的捕捉雷電范圍2.由不銹鋼和純銅材料制成 ,耐腐蝕3.設計簡單 , 有配備專用附件 , 便于安裝4.免維護, 無源5.可選揮金屬辛苦、線及雷電專用下導體6.造型美觀規格:尺寸350mm×100mm;重量約2.0kg1.尺寸:350mm*100mm2.重量:約2.0kg
產品描述:CBAR避雷針采用鍍銅鋼桿身和不銹鋼尖端制成。桿身銅層純度99.9%以上,銅層厚度超過250μm,符合GB50057和UL以及ANSI規范。由于銅的極強的抗腐蝕性,鍍銅鋼桿身耐腐蝕性能良好。主要特點:· 符合GB5005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由鍍銅桿身和不銹鋼尖端組成,耐腐蝕· 免維護,無源· 有專用附件,供各種引下線配合使用· 造型美觀· 可根據客戶要求定制技術參數:型號桿身直徑高度重量CBAR051818mm0.5mCBAR071818mm0.75mCBAR101818mm1.00mCBAR151818mm1.50m
SYSTEM3000雷電專用下導體-ERICORE作為完整的SYSTEN3000的一部分,屏蔽并絕緣的ERICORE下導體把雷電電流傳送到大地,并且側閃很小。獨特的半導體外部護套通過專業的金屬電纜夾與建筑物可靠連接。我們在對由于雷電浸入建筑物導致潛在電壓上升的廣泛深入研究之后開發了ERICORE下導體。此電纜不僅仔細挑選電介質材料,還創造了容性阻抗平衡和保證在高脈沖條件下絕緣的整體性。獨特的ERICORE的能力限制了放電電流并同時支持電氣連接,從而保證了對建筑,業主和敏感電子設備的危害性達到*小。雷電參數在連接點的電纜電壓值(kV)峰值電纜(kV)大電流的%*小di/dt(GT/s)傳統下導體ERICORE下導體109212580133055401900445025773700859051607700180傳統下導體與屏蔽、絕緣的下導體之間可靠性差別的例子。為了理解電纜的技術數據,首先必須審查普通下導體帶來的問題。下圖顯示出普通下導體的自感帶來非常高的電壓。通常認為1.6微亨/米的感應值是相當小的。然而,當通過比率為10安培/秒的電流時,電感的效果就相當明顯。例如,當遭遇相同雷擊時,單根60米長的下導體將導致電壓上升到超過一百萬伏。這也就是,ERICORE下導體為什么比傳統下導體有相當明顯優勢的原因。為什么使用ERICORE:ERICORE下導體電纜是專門設計的低電感、低阻抗的電纜,目的是*小化由于雷電脈沖引起的電壓。這個電纜有比通常高壓電纜更高的性能,是專門為控制雷電脈沖而設計的。減少雷電脈沖所帶來的沖擊和破壞就是截取雷電后,以*短的途徑和*少的時間,把高電壓和大電流泄放到大地中去。為了進一步的理解電纜的技術數據,有必要來審視雷電原理和由此產生的電壓。內部導體和外部護套之間電壓由三個不同參數來決定的。當電纜傳送雷電能量到大地時,這三個不同參數分別在不同階段起主要作用。ERICORE在雷電控制過程的每個階段發揮特出性能,以便能把能量安全傳送到接地系統。作為一個例子,考慮以下在50米長的傳統的下導體(25mm*3mm銅帶)和ERICORE下導體之間的比較,使用空氣擊穿電場(通常為3MV/m)和電纜終端電壓(200kV)作為下導體“故障”的標準。當只傳導30kA的雷電電流時,傳統下導體將也會導致閃絡或建筑物電介質擊穿。而ERICORE屏蔽/絕緣下導體可輕松處理90kA雷電電流。只有大約5%雷電有這個幅度的雷電電流,大約相當于閃電密度為5次/平方公里/年的地區每30年才發生一次的概率(大約80雷電日/年)。雷電專用下導體技術參數特性阻抗(Ω)<12電感(nH/m)37電容(nF/m)0.75有效導體截面積(mm2)55電壓(mΩ/m)0.5承受電壓(kV)250重量(kg/m)1.2外徑(mm)36